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路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有人用这种黑色幽默调侃雾霾。
2030年百万人口城市达221座本年度绿皮书的主题是聚焦低碳城镇化,聚焦我国在城乡一体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在低碳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春秋季缩短,表明气候舒适日减少,低碳宜居社区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气候考验。
局部地区年雾霾天数已过百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的成因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人为影响因素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气候因素影响相结合的结果。江苏和长江口北沿海的上升速度为0.9毫米/年。长江三角洲沿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4.7毫米/年。例如,加剧区域大气层加热效应、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长江三角洲海岸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淤积航道、岸线后退、洼地淹没。
夏季延长、冬季缩短是气候变暖的反应,表明将会消耗更多的降温能源。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和报告中描述的逐渐攀升的气温一样,气候变暖的话题再次火热。
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辐射强迫趋势减弱主要是因为火山爆发和现有太阳周期处于下行阶段,而内部变率有可能是由于海洋热量分布不均。这说明,在未来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而人类则需要更多的应对措施来避免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
截取1880-2012年这段时间,是基于国际上三个独立的气候数据集最早的起始时间,(1850年-1880年全球器测数据有限,再之前几乎无器测数据,难以得出科学的温升判断)。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相比,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在很多数据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得到更多量化的科学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气候变暖的事实更为确凿。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报告,气候系统暖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这些都是基于科学态度,客观地描述了现有气候模式性能的不足。巢清尘告诉记者,相对于1961年-1990年,1880年-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约上升了0.85℃。
截取1880-2012年这段时间,是基于国际上三个独立的气候数据集最早的起始时间,(1850年-1880年全球器测数据有限,再之前几乎无器测数据,难以得出科学的温升判断)。例如,在海洋增暖方面,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961年以来,海洋变暖所吸收热量占地球气候系统热能储量的8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和以往相比,现在使用的观测资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多样化的描述科学事实。
这表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可能将更大。从确定编写报告大纲到推荐编写作者,从专家、政府评审到最终定稿,评估报告几经磨砺,最终出炉。
辐射强迫趋势减弱主要是因为火山爆发和现有太阳周期处于下行阶段,而内部变率有可能是由于海洋热量分布不均。和报告中描述的逐渐攀升的气温一样,气候变暖的话题再次火热。
这一认识得益于对气候系统更好的认识,巢清尘表示:科学家对气候变暖的归因认识更加深刻,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证据更强。和过去相比,人为辐射强迫更强。据巢清尘介绍,此次评估报告对整个气候系统进行了更客观科学的分析。第一工作组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对于今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气候模式方面,考虑了更多影响因子,加入了碳循环和动态植被等过程,对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认为决策者和公众对最近15年温升趋缓现象很关注,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给予解释。
根据报告,人类活动极可能(95%以上可能性)导致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大部分(50%以上)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湿润地区将有更多降水,而干旱地区的降水将变得更少。
中国科学家参与人数是最多的一次根据巢清尘介绍,IPCC第二工作组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将分别于2014年3月和4月公布,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将于2014年10月公布。最近三个十年中的每个十年均比1850年以来的之前任何一个十年都暖。
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相比,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在很多数据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得到更多量化的科学数据。同时,报告也说明部分模式在对温室气体和其他人为强迫增加的响应估计过高,也是模式对近15年模拟不够好的原因。
9月2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及决策者摘要,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此次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在地表大气观测、古气候模拟、云和气溶胶和模式评估等方面在国际气候研究进展明显,其研究成果在评估报告中引用较多。2011年与1750年相比,人为总有效辐射强迫估计值为每平方米2.29瓦,2011年人为总有效辐射强迫估计值比2005年高43%。自1750年以来辐射强迫的最大贡献者来自大气CO2浓度的增加。
但这一不足,不能掩盖模式在对过去60年长期气候趋势与实际观测较为一致的肯定。这段时间增温趋势减弱是因为辐射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减弱,二者的贡献率不相上下。
9月23日至26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率中国代表团出席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第12次会议暨IPCC第36次全会,代表团成员来自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到2100年地球温度可能上升超过2℃,这是各国政府承诺保持的临界值。
巢清尘解释道,气候变化研究一般需要以30年平均值作为基准态,此次会议在审议IPCC报告时,也有国家提出15年太短,不适合进行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更科学客观地描述气候变化事实现实中,最近15年(1998年-2012年)以来温度上升出现趋缓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对全球变暖的一些质疑。
巢清尘告诉记者,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从2008年开始编写,作为IPCC国内工作的牵头单位,中国气象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数据说明,气候变暖的事实更为确凿。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报告,气候系统暖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中国的5个气候系统模式参与了其中的评估与模拟,国家气候中心研发的气候模式表现较好。
这就是指,总辐射强迫是正值,并导致了气候系统的能量净吸收。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托马斯斯托克说:根据最低的情景模式,到本世纪末,与1850年-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可能高于1.5℃,而根据两个较高的排放情景,升温可能超过2℃。
人类活动影响极可能是气候变暖主因IPCC对气候变化事实和趋势的最新评估结论显示,人类活动的影响极有可能是导致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而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1971年至2010年间海洋变暖所吸收热量占地球气候系统热能储量的90%以上,几乎确定的是,海洋上层(0至700米)已经变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多年冻土层的温度已升高,升温速度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这说明,在未来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而人类则需要更多的应对措施来避免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
下一篇:荥经县2件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称号